?
發布時間:2025-11-19 15:18:34 責任編輯:漢思新材料閱讀:14
芯片底部填充膠(Underfill)在先進封裝(如Flip Chip、CSP、2.5D/3D IC等)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主要用于緩解焊點因熱膨脹系數(CTE)失配產生的熱機械應力,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。為確保其性能滿足應用要求,底部填充膠需經過一系列可靠性檢測。以下是常見的檢測要求和測試項目:

一、基本性能檢測
1.粘度與流動性
檢測膠體在毛細作用下的流動能力,確保能充分填充芯片與基板之間的間隙。
測試方法:旋轉粘度計、毛細流動測試。
2,固化特性
包括固化溫度、時間、放熱峰、固化收縮率等。
測試方法:DSC(差示掃描量熱法)、TGA(熱重分析)。
3.玻璃化轉變溫度(Tg)
決定材料在高溫下的剛性保持能力。
測試方法:DMA(動態力學分析)、DSC。
4.熱膨脹系數(CTE)
尤其關注低于和高于Tg時的CTE值,需與芯片/基板匹配以減少熱應力。
測試方法:TMA(熱機械分析)。
5,模量(彈性模量、剪切模量)
影響應力緩沖效果,過高或過低均可能影響可靠性。
測試方法:DMA、拉伸/剪切試驗。
二、可靠性環境測試(加速壽命試驗)
1.溫度循環測試(Thermal Cycling, TC)
模擬實際使用中反復熱脹冷縮對焊點和填充膠的影響。
·常見條件:-55°C ? +125°C,500~3000 cycles。
·評估指標:電性能連續性、焊點開裂、膠體開裂或脫層。
2.高溫高濕存儲(THB / HAST)
THB(Temperature Humidity Bias):85°C/85%RH,加偏壓。
HAST(Highly Accelerated Stress Test):130°C/85%RH 或更高,不加/加偏壓。
評估膠體吸濕性、離子遷移、腐蝕風險及界面附著力。
3.高溫存儲(HTS)
如150°C或175°C下存儲1000小時以上,考察長期熱穩定性。
4.回流焊模擬測試
模擬多次無鉛回流焊過程(如260°C峰值),驗證膠體是否耐受組裝工藝。
三、界面與結構完整性檢測
1.附著力測試(Adhesion Test)
膠體與芯片鈍化層(如SiO?、SiN)、基板(如FR-4、BT樹脂)之間的結合強度。
方法:劃痕測試、剝離測試、剪切測試。
2.空洞與填充完整性檢查
X-ray、聲學掃描顯微鏡(SAT/C-SAM)檢測填充是否完全、是否存在氣泡或空洞。
3.裂紋與分層觀察
可靠性測試后通過剖面SEM/FIB或SAT檢查膠體是否開裂、脫層。
四、電性能相關要求(視應用場景)
·體積電阻率 / 表面電阻率
·介電常數(Dk)與損耗因子(Df)(高頻應用尤其重要)
·離子雜質含量(Na?、Cl?等,影響電遷移)
五、行業標準參考
·JEDEC 標準(如 JESD22-A104 溫度循環、JESD22-A110 HAST)
·IPC 標準(如 IPC-TM-650 系列)
·AEC-Q 系列(車規級應用,如 AEC-Q100/Q200)
總結
底部填充膠的可靠性檢測是一個多維度、系統性的過程,需結合材料性能、工藝兼容性、環境適應性以及最終產品的應用場景(消費電子、汽車電子、航空航天等)綜合評估。對于高可靠性領域(如汽車、醫療、軍工),測試條件更為嚴苛,周期更長。漢思新材料提示,如需針對特定應用場景(如車規芯片、AI GPU封裝)提供詳細測試方案,可進一步說明需求。
請填寫您的需求,我們將盡快聯系您